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tyc234cc太阳成集团探索“文旅赋能”志愿服务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8-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tyc234cc太阳成集团紧紧围绕“文化强国”战略,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探索“文旅赋能”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推动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中成长成才,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从制度建设入手,打造具有“文旅+志愿服务”特色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先后出台《志愿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多个制度文件,夯实组织架构,明确服务流程,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了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核心,“薪火乡传·幸福家园”“非遗流光”等多支特色团队协同发力的“一体多翼”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聚焦政策宣讲、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领域开展长效服务。

品牌项目的培育成为一大亮点。学校依托文旅类专业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向“项目”“品牌”升级。目前已建立巩义宋陵文化区、台前县将军渡等8个乡村文旅实践基地,孵化“非遗流光”“乡旅出发·青春点亮诗和远方”等9个品牌项目,在兰考、洛阳等地建立10个乡村人才智力帮扶实践基地。通过“手拉手”双语支教、“精准脱贫志愿帮扶”等活动,累计帮扶15名学习困难儿童、13户脱贫家庭,助力两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令人欣喜的是,一名曾受帮扶的留守儿童后来考入该校,立志未来投身乡村旅游发展。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学校积极搭建专业志愿服务实践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旅游管理学院组建“豫见美好”团队,师生共同深入洛阳栾川、巩义大峪沟等地开展调研,成功立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地厅级课题超百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1篇,出版著作8部,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文化艺术学院师生则利用智慧文创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他们为巩义慈云寺、海上桥古村制作VR全景漫游作品,为三官庙村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提升附加值,还为洛阳白马寺创作现代化文创产品。

在校地合作与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多项举措实实在在惠及民生。“薪火乡传·幸福家园”团队为内黄县后河镇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全部落地实施,受益群众超5000人,带动务工人员回流,激活乡村发展动力;“豫见美好”团队拍摄的乡村文物遗迹短视频播放量累计千万次,有效提升乡土文化影响力;“非遗流光”团队主编出版《黄河密码》文化读本,为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力量。

校社联动,搭平台育英才。近年来,活跃在校园内外的“郑小游”志愿服务团队,频频亮相国家级大型活动。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上合组织峰会、全国民族运动会,都能看到他们奉献、担当的身影。在2024年全国应急志愿服务培训班会议期间,170名“郑小游”志愿者以专业服务和饱满状态赢得各方好评。会议期间展出的以“郑小游”和郑州地标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更是生动传递了志愿精神与文化魅力。

持续耕耘结出硕果。该校多个志愿服务实践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河南省金奖、全国铜奖,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和“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一批批青年学子通过志愿服务,成长为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下一步,tyc234cc太阳成集团将继续深化“文旅赋能”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在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方敏 李立功 张笃川)